close

  在正式進入主題之前,還是來講講我對漢口這段殖民史的看法。或許在之前,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這些殖民的痕跡和恥辱,傷痛聯繫起來。確實沒錯,讓這些歷史的見證者一直矗立下去不僅僅是提醒後代前人的艱辛,不過更重要的是,它們連同它們所代表的這段歷史已經深深地融進了每個武漢人,乃至湖北人的靈魂,讓我們在精明的同時也能在歐風美雨的教化之下早早開化,于思想上領先全國,時至今日,湖北人的痞氣之下,依然有著不停的追求著處事的八面玲瓏和生活的精緻,更有與生俱來的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滲透著各國多元文化的日常生活和性格。更明顯的是,殖民者的規劃也奠定了漢口現代城市的基礎,今天漢口的模樣,以及明天所做的發展規劃,都可以明顯地看出當年的深深烙印。另一方面,整個湖北的近代化,也是與這批殖民者和傳教人員分不開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天津條約>規定湖北的漢口,沙市,光化為開埠區域。在漢口,246平方公里的面積被劃作租界區,從南往北依次是英國租界,俄國租界,法國租界,德國租界,日本租界,美國還是用的那套利益均霑策略,沒有個別的美國租界。從那時開始,漢口的金融和工商進入了空前的發達時期,從1858年開始,直到1950年代,歷史跨度長達100年。這本不屬於漢口的繁榮100年竟給它帶來了一個響譽世界的稱號----東方芝加哥。昔日的歐式建築早已被鋼筋水泥森林所替代,但是在閒暇時刻,繞進歷史的迴廊,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下面我將選取現存的兩百多棟建築中最有代表性的九個介紹給大家

 

第一部分:日本

  日人與國人同文同種,但是由於國內權力鬥爭和中國教訓的影響,較早比我國開化。並藉福澤諭吉之脫亞論的影響,和國內經濟的迅猛發展,成為近現代西方工業國之一。日本在國外(主要是中國)的應用性殖民建築也多以歐式風格為主,在點綴及裝飾處才會顯現出東方人的血統,漢口外灘(這一段屬英租界)的橫濱正金銀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DSCF3766

  整個建築最突出的兩個特色就是麻石牆和左右兩側愛奧尼柱式雙柱組合,是典型的古典主義建築,由當時漢口的古典建築"專業戶"--景明洋行設計。而其中可以顯示日本抑或是東方元素的部份可能只有正門口的那對翹耳朵小獅子和雙柱基台處的的萬字紋。

  下面回到日租界本來的位置,說句實話,日本當時畢竟是短時暴發,不可能與真正財大氣粗的歐美討價還價,所以真正的日租界是在最荒涼的北端,而且據史料記載,日租界是當年不法勾當最為橫行的地方,所以日本人才會將日清洋行,台灣銀行,還有上面提到的正金銀行放在英租界,以免橫生是非。有句武漢話的俗語,叫做:"下東洋租界去啊。"意思就是去做壞事,︿ ︿。當年抗戰的時候,國民黨政府把日租界里所有的日本人全部趕回國,並且用抗戰中犧牲的中國將領的名字來命名日租界的道路,以鼓勵軍民同胞,不想最後武漢還是被日本人佔領,真是歷史的玩笑。

  下面這一棟,是當時的日本軍官宿舍。是日本人在殖民地所建的為數不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

 照片 037

  這棟建築建于1910年左右,採用了清水紅磚,主體有兩層,混凝土柱式門廊,廊頂是陽台。此建築轉角處建有瞭望塔(XD,在後面的飯店樓上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張照片裡看不到),紅瓦斜坡屋面。門和窗採用圓弧形拱券,外牆有磚砌璧柱和隅石。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每套住宅均有臥室,起居室、前廊房、厨房,水電設備齐全。但是經過將近100年風雨的洗禮,內部設施已經嚴重老化,現在居住在其中的居民苦不堪言。不過此處馬上即將作為"漢口新天地"一部份成為某一家世界知名的咖啡館或者是沙龍的分部。

 

第二部分:德國

  德租界的建立時間比較晚,是1895年,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台灣,澎湖,遼東半島于日本,其中。台灣部份,各列強國家還有利益協商空間,但是遼東半島的部份由於牽涉德國重大利益遭到了德方的堅決反對,日本由於實力不濟的原因,最終放棄了遼東半島。清朝為了"感謝""友邦"護土有"功",所以才准許德國人在漢口殖民開租界。

  德國人素來以嚴謹著稱,從歷史上就可以看出來,康德,尼采,黑格爾,馬克思,叔本華,萊布尼茨,海德格爾,有名的哲人真是像星星般數都數不完,@ @。

  德租界的建築也是中規中矩,首先看到的是中國江漢關監督公署(1862-1945)。

DSCF3813

  因為始終沒有找到很好的拍全景的角度,所以就只能把這棟建築最有特色的門廊拍出來給大家看。這棟建築也屬古典式,三層混合式結構,立面對稱。居中如圖所示是寬柱式二柱門廊。

  第二棟德租界建築會活潑很多,就是德國領事館(1910-1917),現在是武漢市政府的辦公地點。

1230264273

  這棟建築作西朝東,兩層的磚混結構維多利亞式建築,哈,怎樣判斷它是維多利亞式呢。具體拿它來分析的話,一,尖屋頂;第二,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屋外有欄杆圍繞的走廊和陽台,而且被屋頂覆蓋;第三,魚鱗甲外牆XD;第四,尖塔;第五,屋頂上還有窗戶喔。俱備以上五個特點的話,基本上就可以斷定它是維多利亞式建築。這種建築也是英國工業發達後,人類對精緻和美觀有了更高要求的產物。

 

第三部分:法國 

  法國人素來以浪漫和率性著稱。而在漢口的法租界中,法國人也是運用到了源于法國的洛可可式建築來突顯高盧人的特色。無論是建築結構還是外牆石雕,法租界建築都極盡奢華景美之能事,即便是如今,他們帶給人的美的震撼依舊不變。

  首先是東方匯理銀行(1894-1949)

DSCF3808

  這是一棟典型的洛可可式建築,屬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的過渡類型。從其奢華的外牆石刻,立柱到山花,都是歐洲建築中的精品。而在繼承巴洛克式建築的奢華以及非對稱的元素,其中也融合了文藝復興三段式的構圖:底層,二層與屋頂,三個部份既相互分立,又有機的結合。

  下面這棟建築是大人物來最多的湖北建築----德明飯店(1919至今)

DSCF3820

 

 

 

 

 

 

  這棟建築上再次又一種體現了鮮明的法國特色:三层磚木結構、覆斗形鐵瓦屋面、圓形老虎窗和壁柱處理以及落地長窗直通花園,由法國籍猶太裔史德生夫妇設計。自從其建成之日開始,由於其優越的條件,就不斷有國內國外社會名流和國際人士長期租住。包括國民黨方面的蔣介石,程潛,白崇熙,唐生智,共產黨方面的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王震。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1949年2月在這裡舉辦過武漢各界代表招待會。

  1949年之後,這間飯店又接待了越南主席胡志明,蘇聯總書記赫魯曉夫,印度總理尼赫魯,聯合國秘書長哈瑪舍爾德,印尼國父蘇加諾。在社會名流方面,蘇聯芭蕾舞家烏蘭諾娃,世界第一位太空人蘇聯的加加林,國內的達賴喇嘛,陳嘉庚,梅蘭芳,程硯秋,徐悲鴻,齊白石,韓素音都曾下榻於此。

  這座飯店見證了湖北在政治外交上的重要地位,同時也見證了國際交流中湖北的重要作用,是湖北的驕傲。

 

第四部分:俄羅斯

  俄羅斯人非常愛喝茶,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訝異,但是自從蒙古人把茶葉送給俄國人的第一天開始,俄國人每天就離不開它了。直到今天,如果一個人來中國遊玩,他帶回去的特產之中,一定可以找到茶葉的影子。湖北水土優良,自古就是茶葉的重要產區,有中國三大紅茶之一的宜紅功夫茶,恩施玉露茶,而湖北的磚茶更是馳名海外,受到西方人的追捧。

  既然湖北的磚茶如此有名,嗜磚茶如命的俄國人當然不會錯過這裡。下面要介紹的第一棟建築,就是俄國茶商李維諾夫的別墅。

照片 005 

  這棟建築的知名度非常高,是武漢市一級歷史建築,而許多人知道它並不是因為它顯赫的過去,而是因為精細打理這棟老建築的酒吧女老闆和李維諾夫別墅現在的身分----別克-喬治酒吧。到了今天,這棟建築最鮮明的俄國特徵還是"帳篷頂"的塔樓。在屋內,我見到了那位"傳說中的"女老闆,她說生在俄阻界的漢口伢(武漢話唸"ㄚ",意為小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在黑麵包和羅宋湯的香味裡長大的,1959年之後,這棟建築內的俄式壁爐全部被封死。當初她接過這間房子的時候,請人小心用凿子恢復壁爐的模樣,並對其作細緻的整修。其實,我發現在這棟房子的內部,處處可以體現女主人對往昔的呵護,從金絲絨的靠墊,高靠背椅,抵禦漢口夏天熱浪的雙層迴廊都在低語著過去。

  俄國十月革命,讓這些富商無家可返,對於富商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來說,漢口是他們永遠的家。

  第二棟俄式建築,是鄱陽湖路俄皇尼古拉二世捐建東正教堂。

照片 0161

  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於1891年至湖北訪問,參加順太磚茶廠的25年廠慶,並捐資興建了這所東正教堂為僑民所用。東正教堂是典型的俄式建築,底層磚牆由多向透視拱劵組成,外牆採用壁柱、拱券和有雕刻的線角作裝飾,處理十分精細。上层平面呈六邊形,墙面为六面透視拱券組成。上接六坡攒尖屋頂,绿色铁皮屋面,原建有宝顶,現已毁。

 

第五部分:英國

  最後要介紹到的一棟建築是原匯豐銀行的大樓(匯豐銀行武漢總行現不於此處營業)。有一個老漢口人皆知的,1944年,當時的武漢處於日本統治之下,美國為了儘速結束戰爭,便對中國的所有日占區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湖北也是其中之一。當時有一枚重磅炸彈,落到匯豐銀行大樓上從頂層洞穿,一直落到房屋的中層,但是幸運的是這枚炸彈並沒有爆炸,想必是土地公的眷顧,XD。不過其他建築都沒有那麼幸運,尤其是日租界,幾乎被美軍的炸彈夷為平底,這也可能和日本人嗜虐成性有關,抓住美國飛行員,就不停用盡各種殘酷方式去折磨別人致死,美國人能不氣嗎?

  哈,還是來看這棟大樓。

DSCF3783

  這棟樓很明顯又是一棟古典主義式的建築:到頂麻石牆,愛奧尼柱,配以花籃吊穗還有火焰球的裝飾。而且這棟建築是漢口最早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橫向採取了五段構圖,在我的照片裡只能看到三段~"~。然後縱向是三段構圖,這個在相片中還是可以得到全觀的。整棟樓高20米,面對長江,恢弘大氣。而大廳中則有30根立柱,分成三排,全部為大理石拼接到頂。

  這棟大樓在當時便設有三部電梯,同時配以三處樓梯,上下樓十分方便。為了體現英國特色,內堂裝飾用的柳安木和柚木全部是從英國進口。這棟建築是當時漢口最經典,規模最大的古典式建築。1924年,上海外灘出現了它的翻版,也正是得宜於這個翻版,2003年,光大銀行銀行在接手這棟大樓時,才修復了門口那對嘴巴一張一閉的雄獅。

 

  寫在最後:文化是歷史的積澱,存留於建築間,融會在生活里,对城市的營造和市民的行為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城市和建築的灵魂。 武漢的老建筑,就是武漢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的積澱典型的代表,是我們这个城市文脈的一个驛站,我们一定要保護好这个文脈,不要讓這个文脈在我們这一代人手上遭到摧毀。

  一个城市不能沒有她的歷史,一部歷史不能沒有她的痕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on5458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